 
舒小蜜透過網路看到這篇文章, 
  希望能給正在煩惱的你,有不一樣的看見跟想法。 
如果有人問你:「你愛現在的這份工作嗎?」你會怎麼回答? 
  大多數人處於拿多少錢做多少事的狀態中, 
  每個人都想找一個適合自己、待遇豐厚、有發展空間的理想工作, 
  但找這樣的工作不容易!
  大多數的人會說:「我選擇這份工作也是沒有辦法,因為找不到更合適的了!」、 
  「我不知道除了做這個,我還能做什麼,所以先做吧。」 
相信很多年輕人在剛開始的那一份工作,都是熱情高漲, 
  但是每天都做同樣的事情,熱情很快就被磨滅了, 
  缺乏新鮮感,出現消極的情緒,工作沒有動力。 
久坐辦公室的人對於日復一日的工作提不起多少興趣, 
  只是為了完成任務而機械化地執行,隨著時間的推移, 
  便對工作產生厭煩,工作業績也隨之日漸下降。 
  這種情況下應該怎麼辦呢? 
1. 問自己,做這份工作值得嗎?
如果你的答案是否定的,那麼一開始就不要去做。 
  因為就算你開始了,也不會全心投入,你會患得患失。 
  投入多了你會擔心自己是白費功夫;投入少了又擔心做得不夠好。 
  所以,你會經常在投入與不投入中糾結。 
當然,如果答案是肯定的,就堅持把它做好, 
  也算是對自己有一個好的交代,不留下遺憾。 
  很多人對工作失去興趣是因為缺乏目標, 
  日復一日的工作,重複著同樣的工序、步驟, 
  甚至就連說的話都是一樣的,稍縱即逝的新鮮感過後, 
  你自然會對工作感到疲勞。 
  (延伸閱讀: 為什麼有些人的工作就是這麼好玩? 偏偏我的工作就是這麼無趣? 因為,你的無趣病又犯啦!)
到了這個時候,就必須讓自己找一些階段性小目標了。 
  想想自己工作上的不足,以及短時間內自己想要達到的目標。 
  這樣一來,持續不斷的小目標能讓你始終保持上班的動力, 
  而每當完成這些並不太難的目標後,你都會獲得開心的滿足感。 
  不要想著你的老闆給你樹立的目標,
  他們沒有義務關注你的成長,所以你得對自己負責。 
2.不要把注意力都放在金錢上
很多人把賺錢當成自己的終極理想, 
  其實賺錢只是實現目標的手段之一。 
  根據美國心理學家馬斯洛的基本需求層次理論, 
我們可以看到人們的需求分為五個層次:
 
「金錢的需求」並不在其中。 
  (可以順便問一下自己,你的需求層次到了哪一個層次?) 
年輕人剛剛踏入社會時,不必過分考慮薪水的多少, 
  應該注意工作本身帶給自己的報酬。 
  比如是否能發展自己的技能、增加自己的社會經驗、提升個人的人格魅力。 
  與你在工作中獲得的技能與經驗相比, 
  微薄的工資就會顯得不那麼重要了。 
  老闆支付給你的是金錢, 
  你自己賦予自己的是可以令你終身受益的黃金。 
3.找出自己在工作上的重要價值
問一問自己,你正在做什麼? 
  你是否能把這份工作做得更好? 
  如果沒有你的投入,這份工作是否還是一樣如期完成? 
  你能不能從這份工作中獲得一些成就感? 
也許你該好好提升自己了。 
  你可以參加在職培訓或各種培訓班, 
  用盡一切方法去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業務知識。 
  雖然短時間不能為你帶來你想要的, 
  但是更加強、培育自己的才能,將來會為你贏得更多。 
4.你是不是真的太辛苦,需要休息?
當你把工作看成一種任務,而不是一份成就時, 
  你就不會有想逃離的感覺。 
  我經常也會有突然不想工作的時候, 
  大腦罷工,就是想出去玩一玩、看一看。 
  我覺得這是很正常的事,我也會經常讓自己放假, 
  等調整好了再重返工作崗位,熱情再現。 
  累了就應該休息,勞逸結合。 
推薦閱讀:
  切記秘密進行! 解決掉7種「機車主管」
  你是(有)個令人抓狂的主管嗎?
  難道全世界都壞掉了? 蛤蠣幫你檢查是誰壞掉?
文章來自:舒小蜜ShuStyle
 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